RC EVOLUTION - 遙控工房 - 香港RC遙控車討論區

 找回密碼
 新玩家註冊
搜索
樓主: joho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收起左側

Team Durango DEX-210 詳細組裝報告:

    [複製鏈接]
41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2 04:29:52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後由 joho 於 2011-10-22 05:52 編輯

多謝大家支持! 今天因工作繁忙, 要待到現在才可以更新, 抱歉!

第8頁: C座及轉向杯

DEX-210的 C座設計是車架的一個重要賣點. 在不需更換C座的情況下提供 15, 20, 30, 35度 4種後傾角(Castor)變化. 此外, 在不需更換轉向杯的情況下, 前輪軸亦可從完全與C座轉向軸齊平, 以1mm為單位, 直至C座轉向軸後 4mm. 就這兩點, 足以立210成為市面上前擔提供最多調整變化的後驅車架. 大家一同看看實際操作情況.

C座及轉向杯零件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轉向杯軸芯的調整, 是透過不同的軸芯底座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後傾角也是使用不同度數的襯套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前軸非常輕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留意零件有左右之分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先把波頭裝上C座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這組就是軸芯底座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上面刻有數字, 很清楚看到所設定的數據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這兩張圖很好解釋了軸芯底座的作用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當“0”向前, 意思就是前軸芯完全與轉向軸齊平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鎖緊前軸芯的鑼絲, 記緊上膠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轉向杯完成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C座與轉向杯之間, 上下都需放1mm墊片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套筒可保証暢順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上鑼絲時一定要夠直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完成圖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至於後傾角是如何調整? 看下圖就明白了! 我用5度的套筒作範例.
當 “-5” 向前方時, Castor 後傾角等於 25度 (底板本身的 kick-up) “減5度”, 所以實際的後傾角等於 20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當 “+5” 向前方時, Castor 後傾角等於 25度 (底板本身的 kick-up) “加5度”, 所以實際的後傾角等於 30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再看下圖, 大家可看到套筒的內孔其實是斜的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完成圖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留意臂 pin的固定方法, 不再像 410般用機米了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42#
BigCat 發表於 2011-10-22 05:21:32 | 只看該作者
very good
43#
tiger1 發表於 2011-10-22 07:34:30 | 只看該作者
lovely progress, lovely car too
44#
52x 發表於 2011-10-22 14:04:02 | 只看該作者
前轉向部份功能太多,要細心看多次才明白
45#
mansiu 發表於 2011-10-22 16:35:03 | 只看該作者
都唔知幾時先有貨
46#
coolcooleric 發表於 2011-10-22 17:18:31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後由 coolcooleric 於 2011-10-22 17:19 編輯

呢個post已成為我都最愛!!
47#
eugene.C 發表於 2011-10-22 18:25:27 | 只看該作者
继续等睇Joho show
48#
tiger1 發表於 2011-10-22 20:22:22 | 只看該作者
功能太多 may not be good, too confusing to tune
49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3 04:28:24 | 只看該作者
第10頁, Bag C: 尾Hub

同樣地, 210的尾Hub也是利用襯套來調整尾輪Toe-in. 大家可看看以下的圖片就會瞭解這結構如何作工.

Bag C及尾Hub零件圖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今次210的尾Hub, 可以用巨型來型容, 說他是1/8也不過份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採用10x15x4mm及5x13x4mm大軸承, 強度有十足保証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部份也會用到330363上的 1mm墊片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波頭記緊加上1mm墊片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210的尾CVD, 跟以往Durango一樣, CVD上均刻有長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塗上原廠附帶的黑油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然後用手把黑油塗平均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CVD out-drive外杯開有三對孔位, 一對孔變型了也還有兩對可用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左面是CVD的2mm pin, 右面的是尾輪六角pin, 不要弄錯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裝好的CVD, 挺順暢的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裡換小小心情件, ABEC35的軸承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210的CVD, 結構跟很多1/8 CVD相似, 棄用機米而是利用軸承把CVD pin管死, 這樣就不會有掉CVD pin的可能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個配色不錯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410V3上新配的14mm輪圈接合器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把接合器pin上點鑼絲膠, 一方面不會那麼容易丟, 要拆下時也很方便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完成圖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50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3 04:38:58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後由 joho 於 2011-10-23 05:05 編輯

再來看看尾 toe-in是如何調整吧. 210主要原車提供(out-board)尾Hub上的toe-in調整.

原車帶了好幾套的襯套, 令Toe-in可以0.5度的區間, 從1.5度調至4.5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每個襯套都有清晰刻字, 標明度數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個襯套要什樣解讀呢? 以下圖為示範: 首先每個襯套上都有標明“L”(左, 司機方)及“R”(右, 乘客方), 然後“+”(加)及“-”(減), 若你像下圖般把“L-0.5/R+0.5”裝到左輪尾Hub, 你的“總”toe-in將會變成3度(原車尾臂碼設定)減0.5度(尾 Hub)=2.5度.
(注意: 然襯套每邊都寫0.5, 但總toe-in並不等於3度 –0.5度 -0.5度= 2度. 尾Hub上的數字, 只需加/減一次便可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我自已則使用 “0”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51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3 05:04:29 | 只看該作者
第11頁: 尾搖臂

我原本以為210及410的尾搖臂相同, 原來是從新設計. 这部份安裝基本上沒有難度.

尾摇臂圖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我覺得尾搖臂好像很硬, 最小我用來修水口的刀, 刀峰也弯了! 这刀可是日本OFNA出品呢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尾臂也是鷗翼式, 而且很厚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裝上下限鑼絲. 與410一樣均可上下調整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連接尾Hub及搖臂, 請用短的搖臂pin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搖臂pin固定方式跟前臂一樣, 分別在於前後均需鑼絲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52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3 05:31:59 | 只看該作者
第12頁: 尾臂碼

如前文所說, 210的尾臂碼提供了 3度 in-board的尾toe-in. 此外, 利用不同的前尾臂碼, 210的防下蹲角度分別有0度, 1.5度及3度的選擇.

210原車帶有三個前尾臂碼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每個前尾臂碼都清楚標明: KICK UP(防下蹲角度)及Toe-In(後束角). 個人意見KICK UP用在車的後方是有點不對的, 我較為傾向稱之為Anti-Squat. 但這裡的實際意議一樣, 都是說尾搖臂的傾斜角度. 例如3度的意思就是說搖臂pin及底板的夾角是3度, 尾搖臂的前方高於後方. 顧名思義, 防下蹲角度越大, 當加速時(或重心由車的前方移向後方時), 車尾下沉的幅度/速度就會越小/慢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210的前尾臂碼確是用料十足, 差不多跟尾臂一樣長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安裝前尾臂碼時, 小弟建議大家把中間兩顆鑼絲也放上, 才把左右兩顆鑼絲上緊. 這樣做可令前尾臂碼定位更準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接合度非常不錯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410年代, 這兩個小波頭會有可能不順暢, 今次210就非常完美了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跟410一樣, 尾臂pin都是用這種小波頭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尾臂碼很厚實, TD這些金屬料還是非常厚道的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固定尾臂碼的鑼絲記緊上膠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完成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車架開始成型了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53#
gimsink 發表於 2011-10-23 08:12:37 | 只看該作者
師兄你用酒店條毛巾泥開工, 佩服....
54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3 08:20:04 | 只看該作者
第13頁: 差速

在收到車前, 看到外國一些論壇好像對210的珠差的反應呈兩個極端; 一方說非常順暢, 另一方卻問題多多, 所以小的亦特別注意, 並在以下的組裝過程中把一些說明書並沒有提到的點子言明. 大家若照做, 應該會像我一樣組裝了一個非常暢順的走珠差速.

Bag D及其內容物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210使用3mm珠, 為市面上電越裡最大的, 理論上會更加耐用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珠差盤. 留意走珠孔有否任何殘留的水口(我的沒有, 但必需檢查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小弟習慣把珠差油(套件附有)塗一點在掌心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放上珠, 然後塗沬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把珠差彈弓先頭壓一下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一體成型的T型鎖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以下部份請小心注意!
壓力軸承的走珠為一體式, 但兩塊壓片其實內外徑均有大小之分, 兩塊並非一樣. 如下圖, 左面(鑼絲所指)的壓力片就是較小的一塊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為了說明, 這裡先借用珠差鑼絲以便解釋次序. 較小內徑的壓力片較鑼絲頭方向先放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跟著走珠片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最後才放大內徑的壓力片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現在正式組裝. 先把小內徑的壓力片有坑塗一點黑油(原車附有)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放入差速杯內, 跟著放走珠片(兩面均塗黑油), 最後才放大內徑的壓力片, 這塊壓力片有坑的一面同樣塗一點黑油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塊C夾就是整個差速最重要的一環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由於是沖壓出來, 這種C夾其實有正反兩面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一面的邊角較圓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另一面的邊角明顯較峰利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我們正是要注意這個分別, 組裝時, 擁有較峰利邊角的一面將面向珠差碟! 切勿弄錯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雖然有專門工具, 但一個質量好的攝子也可以. 第一步, 先稍稍把C夾張開一點點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然後再用攝子把C夾收緊, 放入差速杯, 留意 C夾有峰利邊角的一面現在應面向你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若C夾正確放入差速杯內的坑糟, C夾理應可左右轉動, 但若轉動得太輕易, 則有可能放C夾入差速杯時把 C夾收得太緊. 不可掉以輕心, 把C夾拿出來, 再重覆第一步吧. 一切正常的話, 放上軸承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時可把差速碟放上差速杯. 差速碟內孔有D型定位, 再在碟上塗一層珠差油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另一半的差速杯也放上差速碟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並加上介子, 再放上珠差盤. 留意210使用14顆珠, 有別於一般的12顆, 提高暢順度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珠差鑼絲絕對重型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時可把兩半的差速杯組合起來, 留意珠差鑼絲應裝在有壓力軸承那邊的差速杯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這時可放入彈弓在另一邊的差速杯, 彈弓應能暢順放入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從這角度應只能僅僅看到彈弓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55#
 樓主| joho 發表於 2011-10-23 08:21:52 | 只看該作者
這時可用下圖方法, 用工具把T型鎖母壓緊, 以便上緊珠差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珠差應調至像下圖的情況下, 中間的珠差盤剛好不能轉動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調整完畢的珠差, T型鎖母在差速杯的位置大致如此. 若不是, 那要再檢查以上要點, 看看有否出錯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我每邊先加一塊墊片.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
完成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錄/註冊後可看大圖

56#
tiger1 發表於 2011-10-23 09:08:23 | 只看該作者
very good progress, keep coming please
57#
tiger1 發表於 2011-10-23 09:11:06 | 只看該作者
very detailed too, I love this report
58#
hihizaza 發表於 2011-10-23 10:48:43 | 只看該作者
死火,已砌好珠差,唔知有無放錯壓力片,不過好順!
59#
blackcolt 發表於 2011-10-23 11:23:31 | 只看該作者
非常詳盡的分析
60#
coolcooleric 發表於 2011-10-23 11:41:03 | 只看該作者
Ching真係專業!教了小弟好多野!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新玩家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小黑屋|RC EVOLUTION - 遙控工房

GMT+8, 2025-5-3 22:50 , Processed in 0.067501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